那天凌晨三点电话响了
客户带着哭腔说IBM服务器RAID5阵列崩溃了——这已经是本周第三起。最要命的是上面跑着Oracle生产库,财务系统眼瞅着要停工。之前找过某数据恢复机构,对方折腾三天居然说”阵列参数算错了”,听着就来气。这种关键时刻,靠谱的技术判断比黄金还珍贵。
拆硬盘就像拆炸弹
到现场发现六块硬盘里有两块亮黄灯,但千万别急着全盘rebuild啊!我们接上专业设备先做扇区级检测,果然发现第三块盘有隐性坏道。RAID5这玩意儿吧,就像用透明胶带粘的玻璃杯,坏一块还能凑合用,但要是处理不当…你懂的。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:客户说之前那家机构居然没检查硬盘SMART日志,这跟医生不看体检报告就开刀有啥区别?
参数重组是个技术活
最头疼的是客户记不清条带大小和旋转方向。这时候就得像玩拼图那样,先用测试盘试出可能的组合。有次我们试了七种参数才听到”咔嗒”一声——阵列状态灯变绿那刻,整个机房都在欢呼。不过说真的,这种操作就像在雷区跳舞,稍有不慎就会触发二次损坏。
抢救数据像做心脏手术
用ddrescue镜像故障盘时,有个区块反复读取失败。这时候就得手动调整磁头偏移量,跟老式唱片机调唱针差不多。镜像做完才发现,Oracle的控制文件居然在坏道区域!好在通过日志挖掘找到了备用副本,不然这手术就算白做了。整个过程就像在暴风雨里修船,既要快又要稳。
最终账单比预期便宜
38小时不眠不休,总算把97%数据捞回来了。客户看到报价单时很惊讶:”比上次那家还便宜20%?”其实关键不在价格,而在于我们没走弯路——专业设备+经验判断省下了大量工时。临走前我特意交代:”下次别等硬盘叫唤了才做备份啊”,这话说了八百遍,可总有人觉得灾难不会轮到自己头上。
数据恢复案例文章所涉及用户姓名(化名)及案例,均已做保密处理。